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支撑凸显带动效应持续释放

发布日期:2021-11-19 15:14 编辑:服务业科 来源:宿州市统计局 字号:【   阅读:

今年以来,全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四上企业“数字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对冲疫情冲击、推动经济复苏、引领转型发展的积极力量。

一、发展特点

(一)市场主体发展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共有219家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同比增加24家。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应用业、智能设备制造、数字产品零售和信息技术服务五个行业规模较大,企业共计172家,占全部“数字经济”企业的78.5%。从“四上”企业分布看,限上批发零售企业80家,占比36.5%,比重最大;规上服务业企业57家,占比26%;规上工业企业43家,占比19.6%;资质建筑业企业39家,占比17.8%。

(二)主导行业支撑力较足

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4.9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以信息基础建设为主的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占比最大,同比增长17.8%;规上工业46.8亿元,同比增长55.7%;规上服务业62.1亿元,增长22.4%。从主导行业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应用业、智能设备制造、数字产品零售、信息技术服务业五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排名前五,合计159亿元,占总营业收入77.6%,合计拉动“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1个百分点。

(三)重点板块带动作用较强

全市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市辖区,埇桥和三个园区集中了全市57.1%的企业,从营业收入看,前三季度,市辖区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占全市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56%,同比增长27.3%,比全市高6.1 个百分点。其中,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 51.8 亿元,同比增长25.7%,对全市数字经济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增长的贡献最大,达到30%,产业发展贡献突出。

 

  二、产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链不长不强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涉及5个行业小类,仅占数字经济工业行业类别的9.8%。数字经济服务业龙头企业也集中在电信业、互联网平台两行业中,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等行业布局较少,有些行业还处于空白状态。从单位数量来看,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仅有43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4.1%;数字经济批零业企业80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业企业的15.3%。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分县区来看,两级分化明显。全市数字经济规上企业(不含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四大电信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埇桥区、高新区、砀山县、萧县四个县区,占全市数字经济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6%25.6%16%14.2%。灵璧县、泗县、经开区、宿马园区数字经济规上(限上)企业占比分别仅为4.6%、8.2%、3.2%和2.3%。区域发展不平衡势必加深县域间的“数字发展鸿沟”,难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大县域间的“经济发展鸿沟”。

(三)领域内人才匮乏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和技术支撑。当前企业创新项目多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改项目为主,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行业内重要成果和新的突破比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地现有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输出的人力资源以技术工种为主,缺乏高端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外部人才引入上,本地房价和子女入学问题等因素依然影响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政策建议

针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当前存在问题和本地产业特色,提出以下建议:

(一)聚焦优势,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围绕数字产业项目推进,强化用地、资金保障、能耗及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加快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集聚。继续做强信息存储、云计算、大数据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企业、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企业,加速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布局,补齐数字经济行业空白,拓宽产业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聚。

(二)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带动作用。结合本地特色产业,以产业集群如高新区云计算基地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及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一方面在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建设、产业化成果研发专项基金等方面加强合作,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一方面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和客户资源,推动企业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块化、低成本的应用服务,进而推广到各行业,提升产业带动作用。

(三)重点关注,保障人才培育供给。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尝试建立信息服务人才体系,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岗位,使高校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保障和服务,便利人才引进。重点向上海、杭州等数字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提供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绿色通道服务,解决人才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优化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