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保增长 全力以赴促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3-07-25 11:19 编辑:张磊 字号:【   阅读:

     坚定信心保增长  全力以赴促发展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全市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克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好于全省平均水平,领先皖北。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9%,增幅与全省持平,居全省第10位,皖北六市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增幅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皖北六市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增幅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财政收入增长18%,增幅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皖北六市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1%,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皖北六市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9%,增幅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皖北六市2

(二)整体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9%。其中,一产增加值111.2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居全省第6位,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211.3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居全省第2位,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118.5亿元,同比增长10.0%,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247.926.9,一产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三产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从发展主动力看,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市夏粮总产46亿斤,增长2.4%,连续十年取得丰收。畜牧业发展平稳,6月末,全市生猪出栏154.3万头,增长2.1%;肉类总产量20.11万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增长4.1%

2、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89.9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5.38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回落3.1个百分点。全市848家规上企业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3家。

一是部分支柱行业增长趋缓。上半年,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大类保持增长。但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及其制品和制鞋业6个支柱行业增幅较1-5月份有所回落;上半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同比下降8.4%

二是近三成工业产品产量出现下降。上半年,全市月度统计的7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50种,占72%20种产品产量增幅回落。

三是工业用电量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达2.5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

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乏力。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3.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15位,总量偏小,增长滞缓的现状十分严峻。

(三)从三大需求看,投资消费出口增速较快

1、投资规模不断扩张。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59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

重点项目增多,带动作用增强。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共13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个;计划总投资601.1亿元,同比增长18.1%;本年完成投资94.7亿元,同比增长25.4%

房地产投资仍高位运行。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43.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8%,居全省第4位。商品房销售较好,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1%14.1%

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73.47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5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

2、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3亿元,同比增长13.9%

3、外贸出口增长迅猛。上半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9895万美元,增长66%。其中,进口总额2177万美元,增长0.8%;出口总额27718万美元,增长74.9%

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056万美元,同比增长62.1%。利用内资实际到位资金512.33亿元,同比增长44.6%

(四)从三大收入看,呈现稳步增长。

1、财政增收态势较好。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5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73亿元,同比增长25.1%1)从地方主体税种来看,增值税下降1.4%,营业税增长24.4%,企业所得税增长22.6%,契税及其他税收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4.1%12.1%2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9.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82亿元,增长21.7%

2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1元,增长9.1%,增速居全省第10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43元,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4位。

(五)从运行环境看,金融支持力度加大,CPIPPI 涨幅减缓

1、金融运行平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38.79亿元,比年初增加124.02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储蓄存款762.68亿元,比年初增加97.6亿元,同比增长18.3%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14.05亿元,比年初增加50.73亿元,同比增长23.2%

2CPIPPI涨幅减缓1-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比1-5月份上扬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幅分别为2.6%2.1%3.2%

二、存在问题

虽然全市经济趋稳回升向好,不少指标在全省的排位依然靠前,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全国、全省经济都呈现出“增速放缓、需求不足”的特征,导致全市经济运行也面临着要素制约加剧、增长基础不牢固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持续回落。

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2年回落1.4个和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0位,比去年同期下滑4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增速回落6.2个百分点,居全省11位,比上年同期下滑6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同期下滑5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艰难运行。从全市工业发展现状来看,经过200620072008“三年倍增”和200920102011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近五年的工业扩张,规模以上工业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在基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难度较大。加之今年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业经济始终处在艰难运行当中。上半年,全部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2.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一是新建投产企业个数较少。上半年,全省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18家,其中成长型企业1447家,新建投产企业71家。全市新增规上企业71家,其中成长型企业70家,新建投产企业仅有1家。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减弱。二是大中型企业增速较低。上半年,全市7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8.86亿元,同比仅增长4.4%,其中6月份当月产值下降2.7%。安徽华电宿州发电有限公司由于机组检修,上半年完成产值10.72亿元,同比下降21%。三是煤炭企业增速大幅下降。上半年,祁东、钱郢孜、朱仙庄、芦岭、桃园、祈南六大煤矿完成工业总产值32.87亿元,同比下降18.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比由2012年底的26.8%,下降到目前的16.6%。四是要素制约加剧,导致工业企业盈利、税收持续下降。近期在对工业企业的专项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工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1-5月份,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7.6%,管理费用增长1.4%,销售费用增长5.4%,财务费用增长8.8%,应付职工薪酬增长1.4%。而企业利润10.19亿元,同比下降45.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4.62亿元。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值税8.6亿元,同比下降10.7%,降幅比1-5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另外,从要素制约情况看,土地、资金、环保、劳动力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且呈趋紧态势,严重影响工业生产正常运转。加上原有产业的关联度低、链条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小,上半年又缺少规模较大的优质工业项目开工或投产,在缺乏新的增长因素的情况下,工业实现高位增长难度较大。

(三)增值税收入持续下降。虽然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但财政收入增势放缓,增速回落。尤其是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全面实施,税收收入增长基础不牢,主体税种增长乏力。上半年,增值税完成10.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69亿元,下降6.0%。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收同比下降27.6%,煤炭及制品批发业税收同比下降20.8%。前6个月,增值税收入增幅呈逐月下滑趋势。上半年,全市契税收入完成3.72亿元,同比增长94.1%,高于税收收入73.8个百分点。契税收入高速增长说明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税收和土地财政的依赖很大,这必将助长房地产泡沫风险,将给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留下后患。

从收入结构来看,1-6月份,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11.45亿元,同比增长35.2%,除元月份外,其余5个月增幅均超过30%。非税收入的增长较快,造成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有效财力受阻,收入质量不高。

(四)节能降耗面临新的压力。近年来,全市新上的大型水泥生产及火力发电项目(如萧县天瑞水泥、宿州海螺水泥、国电5号、6号热电联产机组)虽然增加了工业总量,但也对节能降耗带来较大压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1.9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5%。六大高耗能行业用能总量127.49万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增加18.05万吨,占全部工业用能的比重达74.1%,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为水泥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89万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增加11.94万吨,拉动全市工业能耗上升7.95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

1)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后续发展仅靠现有企业拉动已显乏力,必须强力跟进新增大中型企业,确保工业有增量2011年和2012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40.9亿元,而两年完成的工业投资额与新增工业企业数量极不相称,应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近期,应确保海螺水泥二期尽快投产、华电维修后继续运营、桃园煤矿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力争到年底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畴的企业达到千户,为全市工业增长注入新的活力。2优化工业结构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产业转移升级,不断提升我市传统产业的发展层次和规模。围绕高新技术、光伏、节能与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着力抓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孵化培植。突出抓好高科技、太阳能光伏、LED产业,以新兴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并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指标,构筑新的产业格局,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在结构调整中力促工业总量上升。

(二)扎实做好投资和项目工作,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在目前宏观环境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投资增长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关键。按照“谋划促熟化、意向促合同、落地促开工,开工促达产”的要求,巩固“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推进月”活动成果,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一是力争下半年实质性开工瑞年健康产业园、永通林浆纸、亿帆药业、澳门风情一条街、欣意电缆、果胶生产基地、嘉华和联达服装、中科院云计算、红星美凯龙等重点项目,为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支撑。二是建成或部分建成鸿星尔克、智慧云计算一期数据中心、惠丰新能源、宝德和七匹狼服饰、海螺水泥二期、安特食品、中谷体育产业园、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博达矿山机械、鸿丰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促进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加大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质量好、投入大的项目落户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能评能工作。积极推进徐州宿州阜阳高速公路、淮水北调、前营孜综合利用电厂、骑路孙煤矿、南翔恒泰商贸城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批项目尽快获得上级审批,确保项目建设正常接续,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充分发挥 “1+N”统计联席会议的重要作用。一是强化部门统计职责建议各成员单位在参加联席会议时,要对本部门本行业运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趋势性把握,加强对相关指标的研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前,必须与统计部门沟通,确保部门统计数据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协调与匹配。加强与工业统计相关的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各项指标匹配性的跟进,着力解决数据的不匹配问题,增强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支撑性,进一步形成部门联动的机制和合力。二是成员单位要加强与省对口单位的业务联系,主动搜集各类考核信息,及时掌握政策变化,为工作开展争取主动。三是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认真研判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关注苗头性、倾向性动向,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强化预警预测能力,以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各类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