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四上”企业申报现状分析
“四上”企业申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市发展成果能否真实反映,发展速度能否持续增长,发展指标能否圆满完成。为此,对全市“四上”企业申报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进一步做好申报工作提出思考建议。
一、申报现状
(一)新增企业数量偏少且区域分布不均衡。1-4月份,全市共申报“四上”企业10家,其中:泗县5家,宿马园区和市高新区各2家,灵璧县1家。其他县区均没有申报新增企业。
(二)新增企业行业覆盖面窄。1-4月全市“四上”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其中建筑业企业4家,房地产业3家,工业2家,服务业1家,批零和住餐业没有申报新增企业。
二、原因分析
一是当前“四上”企业月度申报主要是指本年内新建投产企业,而房地产和建筑业新增申报不受规模和开业时间的限制,只要有资质证书就可以申报。但对工业和商业,申报时必须是正常生产经营3个月且达到规模(限额)标准,这也和新投产企业呈逐月增加,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的规律有关。
二是工业和商业企业投产时间自企业工商注册之日起不能超过一定的筹建期,其中工业不能超过24个月,批发零售业不能超过18个月。如果超过筹建期,只能等到年度审批时做为成长型企业申报。但是对工业企业而言,从拿到项目批复到正式投产时往往超过2年,导致无法做为新建投产企业申报。
三是由于2015年月度申报从2月开始,部分新建已投产的工业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和订单不足,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短期内能到2000万元的企业较少,预计下半年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将逐步增加。
四是申报企业缺少资料,有的企业还在试营业,暂未办理税务登记或者其他相关证照,致使无法申报入统。
三、思考建议
1、要提前做好“准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准四上”企业培育库,把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分阶段制定培育方案,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条件一旦成熟,积极申报“四上”企业,对目前暂未达标,但年内能达标的企业,适当放宽条件提前申报,早申报、早入库,确保“应统尽统”。
2、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为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在证照办理上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早纳入“四上”企业统计。特别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大、营业收入达到“四上”标准的个体户,应积极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鼓励其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对于逃避税费的组织和个人,要加大查处力度,促使其转为法人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全市范围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
3、对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四上”企业分公司、分厂、分矿、分店,例如:横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等,要做好引导和服务,支持其变更注册为独立法人企业。帮助及时做好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资质等证照的办理工作,及时申报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