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保持稳定 转型成效继续显现————前三季度GDP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7-10-30 09:25 编辑:核算科 字号:【   阅读: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继续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动力持续增强、好的成效不断显现。

一、运行亮点

(一)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创近三年来最高水平

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实现1078.9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04.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11.6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3.6和5.1个百分点。增速创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已经连续5个季度运行在9%至9.3%区间,说明我市经济发展处于持续稳定状态。

 

2015—2017年各季度GDP累计增速(%)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明显,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7.3:36.2:46.5调整为15.1:37.5:47.4。第一产业比重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与全省的差距也由去年同期的8.5个百分点,缩小为今年的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从2015年前三季度至今,三年已提升了12个百分点。说明我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三)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引领全市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引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1.6亿元,增长11.6%,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2.3和2.1个百分点。从占比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4%,高于第二产业9.9个百分点;从贡献看,对GDP的贡献率为55.3%,比第二产业高16.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6个百分点。内部结构转型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65.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支撑实体经济转型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8%,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呈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创近三年来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4.0%、21.5%、27.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5、4.0、10.1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13.0%、13.6%,比重同比提高0.7、1.1、1.5个百分点。

 

2015—2017年各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五)县域经济增速加快,对全市GDP贡献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县域GDP实现900.5亿元,增长速度为9.2%,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快于全市0.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长3.6%,比全市高0.3个百分点;二产增长9.5%,与全市持平;三产增长11.9%,比全市高0.3个百分点。全市县域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82.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7.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

二、关注重点

全市GDP增速虽位居全省第一,但支撑GDP的部分行业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GDP及部分支撑指标高增长难以持续等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关注。

(一)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2%,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速低5.4个百分点,是三产内部增速最低的行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为6.6%,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速低5个百分点。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高达16.5%,其增速的持续回落势必影响第三产业的较快增长。

(二)财政八项支出回落较快。前三季度,全市财政八项支出增长15.1%,位居全省第9位,比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快于全省6.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3.4%,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仅0.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财政八项增幅持续回落,高速增长的势头逐步减缓。

 

2016-2017年前三季度财政八项支出增长情况(%)

(三)完成预期增长目标压力仍然较大。一是第四季度秋粮纳入统计后,第一产业占比将会比前三季度明显提高,上年形成的高基数,部分支撑指标的回落趋势如难以逆转,对全市维持9%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二是前三季度各县区GDP增速与年初目标相比,只有萧县比全年目标高0.1个百分点,而其他县区低于年度目标0.2-0.8个百分点。目前距离年底仅有2个多月时间,从各县GDP增速目标看,预计部分县区完成年度目标将有一定困难。

(四)部分基础指标增速县区间差异较大。从核算情况看,部分基础指标增速仅靠个别县区高增长拉动,县区之间差异较大。一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仅砀山县(增长56.3%)、萧县(增长38.4%)高于全市水平,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分别低于全市水平8.6、6.9、9个百分点,县区首位间差距达28.2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砀山、萧县、灵璧县和泗县该项指标增速均超全市,增速居首的灵璧县增长26.9%,高于全市5.9个百分点,增速靠后的埇桥区增长17.9%,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县区首尾间差距达9个百分点。

三、努力重点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透出新时期经济从“增长”转向“发展”的新信号,下一阶段,我市要继续巩固发展中的稳定增长源,关注经济发展中的波动因素,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议:

一要稳定农业。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依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农业占比依然位居全省第3位,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保证农业生产稳定。

二要帮扶工业。前三季度,我市工业总体增势良好,但企业生产经营中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战新产业生产放缓,用工、融资、土地等要素资源短缺问题。要在继续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加快转型、走出困境。特别是市直和园区工业企业低速增长阻碍全市工业较快发展的问题,要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一企一策进行帮扶,促使企业加快转型,推动工业保持稳定增长。

三要提质服务业。针对我市服务业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和部分指标持续回落的问题,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同时要继续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举,推进服务业提质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