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总体平稳运行 部分领域仍需发力
——2022年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全市投资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双招双引”和政策工具为抓手,扎实推进有效投资行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7.7%,较2021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3%,较2021年下降30.3个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4.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5.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2.7:23.7:73.6调整为3.6:25.2:71.1,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占比有所缩小,结构仍需优化。
表1 2022年1—12月宿州市分产业分领域投资情况
分类 |
增速 (%) |
占全部投资比重(%) |
拉动全部 投资增长 (百分点) |
固定资产投资 |
9.6 |
100.0 |
9.6 |
分产业 |
|
|
|
第一产业 |
45.6 |
3.6 |
1.2 |
第二产业 |
16.6 |
25.2 |
3.9 |
第三产业 |
6.0 |
71.1 |
4.4 |
分领域 |
|
|
|
制造业投资 |
12.7 |
21.8 |
2.7 |
基础设施投资 |
45.8 |
15.8 |
5.4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9.3 |
40.5 |
-4.5 |
社会领域投资 |
42.8 |
6.8 |
2.2 |
分构成看,建安工程占比大。建安工程投资增长8.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9.8%;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其中项目建安投资增长2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1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占比一成)和其他费用投资(占比一成)分别增长10.7%和22.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个、2.1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随着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有效投放,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自1-6月开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两位,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5.8%,居全省第1位。其中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突出,全年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0.9%,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3.1%。
(二)重大项目投资强力支撑。2022年以来,各地积极运用政策工具靠前发力,交通、产业升级、水利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稳投资作用凸显。全市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549个,同比增加67个;投资增长27.7%,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8.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1个百分点。2022年全市新入库计划总投资超50亿项目2个,分别为安徽中鹰浆纸有限公司年产360万吨包装纸一期项目、萧县华企云谷制造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深入推进十项暖民心行动,积极增加民生投入,为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要提供有效保障。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增长42.8%,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100.1%、22.2%,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能源保供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31.8%、614.7%。
(四)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全市不断深化政策举措,着力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工业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6.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投资增长26.6%,拉动工业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2.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1.3个百分点,其中占比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3.2%,拉动工业投资增长4.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48.4%,拉动工业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
三、意见建议
(一)引导房地产平稳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继续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逾期交房专项治理,用好国家专项借款政策,加快项目复工和竣工交付。
(二)做好民营企业帮扶。一方面从解决企业经营困难的角度出发,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通过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行业互助等措施,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另一方面,稳住民间投资在传统制造业投资的基础上,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化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持民间投资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全市投资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制造业投资。加强大项目招引,积极谋划新一批制造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另外,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要加大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投入,积极引导投资资金注入企业技改和高技术领域,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