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七人普看宿州市青年人口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22-05-30 09:56 编辑:核算科 来源:宿州市统计局 字号:【   阅读:

目前,宿州市14-35岁常住青年人口为138.19万人,如何引领好青年、凝聚好青年、服务好青年,成为宿州加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依据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青年人口性别、分布、民族、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反映当前青年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参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人口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青年人口规模减少,性别结构不平衡

根据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宿州市14-35岁的青年人口为138.19万人(常住人口,下同),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5.95%。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青年人口减少40.59万人,占比下降7.4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5%,远高于常住人口年均0.05%的降幅,全市青年人口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从性别看,男青年为71.35万人,比2010年减少16.8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较2010年下降3.07个百分点;女青年66.84万人,比2010年减少23.78万人,占比较2010年下降4.38个百分点,女性减少幅度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女性为100)为106.76,比2010年提高9.47。青年的性别比较全市常住人口的性别比(102.52)高4.24(见图一) 。

          图1:2020年宿州市青年人口占比情况

(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城乡差距较为明显

2020年,宿州市青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57年,比全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6年)高2.01年。大专以上青年人口32.61万人,占青年比重23.60%。全市文盲比例为2.61%,而青年文盲比例仅为0.10%,远比全市文盲人口比例低。从城乡来看,宿州青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城镇为12.12年,乡村为11.02年,乡村比城镇低1.1年。从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来看:拥有大学(含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城镇为20.42万人 、乡村只有12.18万人 ;拥有高中受教育程度人数,城镇26.02万人 、乡村为20.23万人(见2图)。

 图2:2020年分城乡青年受教育程度

(三)青年就业多在第三产业,事业机关活跃度较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第三产业青年就业者的占比也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从七人普数据来看,有48.73%的青年劳动力活跃在第三产业,分别高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8.60和17.59个百分点,比常住人口中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高13.56个百分点(见图3)。


图3:按产业划分青年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比较(%)

从行业来看,作为农业大市,从事农业的青年占比最高,达到20.24%,其次为制造业,占比16.38%,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占比14.07%,排名第三。从性别看,青年男性多就业在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的工作人数明显多于青年女性;而青年女性则更多在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见表1)

表1:样本数据中各行业男女青年工作情况

行业

合计

占比

农业

7006

7942

14948

20.24

制造业

6835

5261

12096

16.38

批发零售业

5007

5388

10395

14.07

建筑业

8941

1078

10019

13.57

住宿餐饮

2592

1578

4170

5.6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92

624

4016

5.44

教育业

808

2681

3489

4.72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674

1324

2998

4.06

房地产

1700

1063

2763

3.7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373

978

2351

3.18

卫生和社会工作

451

1395

1846

2.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06

519

1425

1.93

金融业

459

487

946

1.28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

497

210

707

0.9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31

108

539

0.73

文化体育娱乐业

292

190

482

0.65

采矿业

409

55

464

0.6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38

64

202

0.27

从生产经营活动类型来看,宿州市青年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企事业机关社会团体等法人单位,占比34.28%。其次为个体经营户占30.46%,自由职业和经营农村家庭承包地分别占18.08%和17.18%(见图4)。


图4:按生产经营活动类型划分的青年就业人口情况

(四)青年人口向城镇集聚,外流青年占全部流出人口近半

从青年人口的城乡分布看,青年人口进一步向城镇集聚。2020年青年人口中,城镇青年69.11万人,占比50.01%,乡村青年69.07万人,占比49.99%。而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比乡村人口低12.48个百分点,而城镇青年人口与农村青年占比高出0.02个百分点(见图5)。从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比较看,宿州青年净流出72.29万人,占全部流出人口147.82万人的48.91%。这说明,在宿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转化为城镇青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青年人口的持续外流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图5:2020年城乡人口占比情况

(五)民族构成与总体水平相当,汉族青年是主要群体

2020年,全市汉族青年为137.6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99.62%,少数民族青年5233人,占青年比重0.38%。与常住人口的民族构成相比,汉族占99.72%,少数民族占0.28%,青年人口中的少数民族比例有所提高。在少数民族青年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青年,有3067人,其次是苗族青年,有372人,再次是彝族青年319人(人数排名前10的各民族青年人数见下表)。

表2:人数排名前10的各民族青年人口情况表

民族

人数

汉族

1376634

711240

665394

回族

3067

1645

1422

苗族

372

103

269

彝族

319

112

207

土家族

254

83

171

壮族

158

24

134

布依族

139

29

110

满族

126

49

77

拉祜族

94

26

68

蒙古族

81

39

42

二、青年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劳动力资源后备不足

青年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青年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宿州青年人口总量减少,持续外流将直接导致当劳动力流失,也导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将影响社会的创造活力,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型社会的构建,从而钳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城镇化进程推进

城镇化率越高的城市,其青年人口比例则越高。青年是创新型社会的动力,青年人口减少或外流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3%”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推动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

(三)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青年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人口红利”减退、低龄人口缩减等诸多问题,将加快老龄化深度。宿州市人口金字塔结构将会出现程度较重的顶部集聚现象,老年人口比重将在一个较高水平上长期滞留,青年人口的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尤其是农村青年减少,将导致农村的空心化和农业产业的边缘化。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生育和相关支持政策。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建议结合宿州实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和完善配套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托管服务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人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生意三孩,组织实施好三孩政策。

(二)进一步提高青年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应加快改革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大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有效性,通过加大对职业学校、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将教育资源逐步向农村倾斜,充分提高青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以“质量”来取代“数量”,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三)鼓励高素质人才留宿就业

由于地区间经济增长不均衡,宿州本地高素质人才去外地寻找良好的就业机会、争取较高工资的情况较多,为此要加快宿州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人才回流做好准备。出台高校人才储备政策和就业政策,在工作待遇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宿州就业。